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铁路风景 > 高铁

锻造铁道线上120

2015-10-20 07:46:32来源:用户投稿作者:含救援用汽车

本报记者肖培清本报特约通讯员徐春明本报记者佟一博/摄

图一为搬运撑杆到演练作业现常

图二为学习破拆设备使用技巧。

图三为参加运送枕木、索具对抗赛。

图三为采用“对靶环”的形式练习操纵起重机。

图五为用液压起复设备顶复机车一端。

图六为检查起重机回转减速器状态。

图七为练习用起重机吊复平板车。

图八为练习捆绑HXD2C型机车。

图九为用油枪给起重机吊钩作油润保养。

图十为练习安装高普复轨器。

图十一为练习救援作业指挥手势信号。

图十二为往起重机吊钩上挂钢丝绳。

图十三为研讨复式交叉道岔岔区救援作业方案。

“静伏”时,或维修、保养救援列车或开展演练;“得令”时,必是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他们是铁路救援列车职工,被称为铁道线上的“120”

救援列车由轨道起重机、工具车、宿营车等组成,并配备一定数量的救援人员,平时停放于指定地点。每当线路上发生列车脱轨、颠覆和线路水害、塌方等事故时,救援列车和救援队伍就会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迅速排除故障,尽快恢复线路畅通。

近年来,郑州铁路局按“就近”原则,在管内设置了7个救援列车点,每个点配备有一列救援列车(含救援用汽车)和数十名专业救援人员。9月17日,记者走进新乡机务段救援车间,了解救援列车和救援职工的故事。

新乡机务段救援车间管理着新乡、长治北两个救援列车点,有专业救援职工59名,清一色的男子汉。“我们的救援列车很少出动。但这是好事,因为出动得越少,就证明铁路越安全!”救援车间主任李立说。

“不出动,并不等于没活干。”据李立介绍,平常时间,救援人员都在进行机具保养、专业训练、救援演练,并根据不同型号机车、车辆的特点和现场情况,研究救援工具、改进救援方法、完善救援预案等等。

“练兵千日精,用兵一时强。”据救援车间党支部书记崔克虎介绍,救援列车内有大小不一的千斤顶、复轨器、钢丝绳索等多达上百种工具,每一件工具都是“铁疙瘩”,轻的有几十公斤,重的达几百公斤,非常 笨重。每一名救援职工都要熟练掌握每一种救援工具的使用方法,因为他们的工作性质就是与时间赛跑,只有掌握过硬的技术,救援时才能“手到病除”。

记者看到,从周一的综合技能试验日,到周四的实作演练日,再到周五的救援设备保养日,救援职工的日常工作被安排得满满的。跑步、扛枕、仰卧举重……这也是他们每周的必修课。崔克虎告诉记者,为增强职工的体能,他们按照职工的年龄结构,设定了每一项训练的达标值,比如,在“扛枕100米跑”训练项目中,36岁至49岁年龄段的职工需要在28秒内跑完全程才算合格。

高温酷暑、寒冬腊月,是救援职工训练最为辛苦的时节,也是铁路安全的关键时段。关键时段,救援职工更要加紧训练,并做好设备保养,确保随时迎战。长治北救援点的救援列车停放在位于山西省长治市郊的新乡机务折返段,冬天这里的最低气温接近零下20摄氏度。为确保救援起重机能随时“打火”,起重机司机每隔两小时就要对起重机进行一次打温启动。

除了日常训练和设备保养外,模拟事故救援是救援职工最重要的一项任务。

“丁零零……”9月18日5时50分,新乡救援点的值班人员接到“事故”救援调度命令后,迅速拉响了紧急集合的铃声。记者看到,当班人员迅速集结,同时按照车间联络表通知休班人员赶到救援列车驻地,做好随时出动准备。在李立的带领下,当班人员乘坐抢险救援汽车先行赶往现常途中,李立详细讲解了“事故”概况及安全注意事项、作业要求。

6时15分,救援汽车到达“事故”现场,救援人员按照责任分工,勘察现尝制订方案、搬运工具、顶复作业……6时50分,“病人”康复,“事故”救援演练结束。

“像这样大大小小的救援演练,我们每周都要开展1次。”李立说,尽管救援列车很少出动,但他们必须24小时待命,即便职工休班,如果有紧急情况,也要在30分钟内赶到救援列车上。除特殊情况外,救援职工的活动半径仅限于距救援列车驻地30分钟行程的范围内。

“日日练兵、天天实战,首战用我、用我必胜。”这是每一个救援职工对自己的要求,也是他们的庄严承诺。近年来,新乡救援车间职工凭借过硬的业务素质,获得了多项集体荣誉。在郑州局举办的救援列车实战技能竞赛中,长治北救援列车点荣获了2013年起重机100吨组第一名,新乡救援列车点荣获了2014年起重机160吨组第一名。另外,车间共有7人荣获郑州局“技术能手”称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铁路资讯

铁路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