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铁路风景 > 高铁

最北高铁守护者

2017-01-05 09:12:10来源:用户投稿作者:动车组运行故障图像监测系统

■本报 刘一嬴/摄 本报 胡艳波 刘一嬴 本报 张学鹏

2016年12月的黑龙江,气温降至零下20摄氏度,在白山黑水间,中国最北高铁——哈齐高铁迎来了它的第二个冬季。开通运营一年多来,哈齐高铁动车组以每小时250公里的速度安全运行2.26万余趟次,运送旅客1260万人次。哈齐高铁安全平稳运营的背后,有哪些坚守奉献故事?近日,深入运输一线,捕捉铁路职工战严寒、保畅通的感人瞬间。

徐工长的第127次检查

2016年12月2日,哈尔滨动车段检修车间地勤一组副工长徐行开始了一天中的第127次检查。动车组胶条、排水孔等不起眼的地方,他都要用手电筒照、用眼看、用手摸,保证动车组适应零下40摄氏度的极寒环境。

其实,动车组运行已经实现了实时监控。哈尔滨铁路局在哈齐高铁途经车站的轨道旁安装了TEDS(动车组运行故障图像监测系统),利用高速摄像头和图像识别技术自动采集并分析动车组走行部,动态跟踪动车组运行状态,动车组车底的积雪程度早就反馈到了段里。徐行的每一次检查都能看到点子上。

就在离徐工长不远处,新入职的哈尔滨电务段信号工郝厚义一丝不苟地对车体传感器、接线盒和天线等装置进行检查。由于作业标准高、要求严、责任重,信号工被称为动车组的“眼科大夫”。

虽然工作时间不长,可小郝对业务却很熟练。在司机室内,小郝顾不上额头渗出的汗珠,一丝不苟地启动自检,逐一检查显示器、主机柜等设备参数,并把检查项点记在本子上,以备将来复检时有参考。

尚主任的秘密武器

2016年12月1日0时30分,哈尔滨工务段高铁车间副主任尚宗玉和5名线路工顶风冒雪爬上了哈齐高铁235公里处的路堤。他们要对3处综合检测数据进行精细复核,地上的积雪已没过膝盖,每走一步都手脚并用。

鹅毛大雪让夜间的视线更为模糊。尚宗玉特意带了一件“秘密武器”——尼龙笤帚,专门用来清理轨面积雪,保证电子检查仪器的测量精度。

在夜晚凛冽的寒风中,工友们推着轨道检查仪仔细核对信息数值。检控工长李歧带着工友高博跟在后面,用电子轨距尺再复测一遍,确保每一个数值误差都在正负0.5毫米以内。

高铁上的“蜘蛛侠”

供电接触网是动车组的动力源泉,而极寒中的高铁线路上,纵横交错的接触网上挂满了雪霜。为了保障高铁动车组的安全运行,无数个凌晨,高铁接触网工都悬在夜空中一丝不苟地作业。他们被戏称为高铁上的“蜘蛛侠”。

2016年12月3日0时12分,哈尔滨供电段高铁车间维修工区工长董建利和7名职工准时来到哈齐高铁15公里300米处的线路上。他们麻利地组装好8米高的梯车,调亮头灯,做好接触网检修“天窗”作业准备工作。

董建利的工作时间是从每天0时开始。他介绍说:“我在这里已经工作了12年,从普速线到高铁线,设备更精密,测量要求更高。我们用激光测量仪记录接触线结构高度、拉出值等参数,误差必须控制在规定范围内,这是保证动车组供电安全的关键。”

相隔2米的线路间,工友符祥和几个同事已经组装好梯车,爬到距地面7米高的作业平台,认真检查接触网设备状态。尽管穿得笨重,可作业人员身手却很敏捷,爬梯、上架、挂绳、检修……整套动作一气呵成,工作服上的反光条在夜空中非常显眼。“在上面更冷,风一吹眼睛都睁不开,穿得厚,但不影响作业速度。”年轻的符祥对自己的身手颇为满意。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铁路资讯

铁路风景